關注需求
讓我們從需求探索機會
從飲食流程找商機
你知道如何從用戶角度思考商機嗎?
讓我們一起參與換位思考的歷程,
試著從長輩的角度想想自己在準備三餐時會遇到那些需要;
而身為孝親族的自己在協助爸媽飲食上又會有什麼樣的期待。
採買階段
我們發現孝親者普遍不知道長者需要的營養如何搭配,
不清楚要買什麼產品給長輩較適合,也認為現有產品較少為長者設計。
孝親者採買困擾TOP5!您也有同樣的困擾嗎?

Eatender聽到大家的心聲!
想知道去哪裡可以買到合適長輩的餐食產品嗎?
點選你關注的產品類型,讓我們推薦好產品給你吧!
Eatender產品推薦
備餐階段
家中爸媽隨年紀大了,開始出現咬不動、吃不下、營養不夠的狀況。
為了讓家中爸媽開心吃且營養均衡,兒女們各有妙招。
讓我們一起看看他們怎麼做!

豬肉那我們都是用滷的, 用滷的所以可能會比較軟一點。另外,因為我們的主食其實還是以米飯為主,滷肉的其實搭配飯食也會比較適合,是長輩熟悉的味道。
老人家的腸胃可能比較適合少量多餐吧。所以他就是吃少量,然後就我們就會有好幾餐,就是變成桌上有零食,甚至有時候我們自己在外面就順便買個什麼東西回來,像我媽媽蔬菜吃不多,可是我就會買春捲,春捲裡面的蔬菜就包很多,然後就給他當做這個零食吃。
蒸蛋可以加一些碎肉讓它能順著那個蛋的滑溜,然後可以吃得下去,然後你那個肉就要細絞, 請那個廠商讓他細絞2次,就比較不會吃起來有那些渣渣,不容易吞。
媽媽牙口不好,但會想吃一些新的東西,我又沒有這麼多時間從食材開始處理,所以有時候我會去麥當勞買炸雞塊,把外面的皮扒掉,只剩下就是沒有皮的那個肉,再把他打成漿。然後打成漿之後, 它還是有黏著性。那我就會去把他弄成一片薄薄的,然後變成媽媽的零食。
因為她平常不太喜歡吃菜,會想盡量把它就是絞碎,把它混在餐裡面,像餃子一樣,讓她攝取這樣子。餛飩、餃子,準備餃子的原因是因為,希望她能夠多多少少吃一點,攝取一點蔬菜。
那我早上會熬一鍋湯,那這個湯裡面我希望就是所有都是他一天所需要的蔬菜啊,就在那一鍋湯裡面去呈現。所以蔬菜我是用湯的方式呈現。
牛肉比較不好處理,就是因為如果不是煮得很好,可能會太硬。老人家牙齒也不是很好,那處理過後的譬如說那個微波食品,他處理過後可能軟硬度,讓老人家吃起來比較有味道又比較好咬這樣子啦!
魚好像比較容易咀嚼,肉好像要咬比較久,結果我就用肉用的比較少,但是我後來又用一個招式,我就用絞肉,我用絞肉我覺得還蠻好的,絞肉他比較,比較小吧,比較容易咀嚼。
蒼蠅頭啊!你把那個韭菜花再切更細,我們平常吃的長度的一半,然後加很多的碎肉去炒很香嘛!然後他們吃的時候他也覺得嗯就是這個東西,並不是特別為了他弄的。
我現在不會弄一整顆貢丸啦,就是一定會切小,切碎,因為加在稀飯裡面,他們其實喜歡嚼細細的,碎碎的,那所以有時候也會買一點肉啊,絞肉這一些啊,也很方便這樣子。或是買肉圓,就吃裡面的肉,他對絞肉相關的製品, 就比較能夠接受一點。
我發現到年紀越來越大的時候,他的咀嚼能力越來越不好。然後他們不喜歡吃很多,所以我最近,改變我的方法,我會把很多我覺得有營養價值的一些食物,把它煮成像一鍋湯,然後會加入白飯或加入水餃,或加入一些麵他吃,那我覺得這樣子他會它吃完。
金針菇切的碎碎的,比那個豆腐餡,也比那個韭菜還要短,然後那個湯放了切碎的金針菇,它就有點像那個勾芡一樣的效果,那我切那麼碎,你要說到水裡面去,它又會有一點,好像木耳軟嫩的,就糊糊的那樣子,黏黏的,黏黏稠稠的。沒辦法挑了啊,還有蛋花她也沒辦法挑。
我發現到年紀越來越大的時候,他的咀嚼能力越來越不好。然後他們不喜歡吃很多,所以我最近,改變我的方法,我會把很多我覺得有營養價值的一些食物,把它煮成像一鍋湯,然後會加入白飯或加入水餃,或加入一些麵他吃,那我覺得這樣子他會它吃完。
我大部分都是弄水餃產品這一類的,讓他不覺得說是只有他在吃絞肉,是因為大家吃水餃裡頭都是包絞肉,那他們心情就會比較好,其實老人家是很容易被鼓勵的。絞肉就是他應該就要放在水餃裡面,讓你跟他吃起來是全家一起吃同樣食物,沒有誰排擠誰的那種感覺。
對於媽媽而言,很多肉不太好咬,所以我乾脆就用蛋或魚肉來替代啊!像是蒸蛋就很適合,豆腐也可以用來補充蛋白質。
用餐/收拾階段
我們發現,長輩常常正餐攝取量不足,
需要透過餐間零食點心的補給,才能滿足一天所需的熱量。
所以有許多孝親子女會在客廳或是長輩房間放置零食點心,
當爸媽肚子餓、想打發無聊、增添生活趣味、或是交朋友與招待客人時,
都可以隨時隨地滿足當下的需要與期待。
爸媽的零食點心盒
選出你想幫爸媽準備的零食點心,讓爸媽不餓肚子也吃得享受!
樹薯類
爸媽飲食大聲說
歡迎說出來,讓我們找機會告訴你!